大学生暑期打工怎样绕过侵权陷阱
大学生暑期打工怎样绕过侵权陷阱
2015-07-15 来源:法制日报 作者:admin原标题:大学生暑期打工怎样绕过侵权陷阱
□法制网记者赵红旗
暑假期间,不少大学生或出于补贴学费,或出于社会锻炼,或出于挣零花钱等目的,利用两个月左右的假期到企业打工。然而,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,生活经验不足,法律知识欠缺,他们时常成为骗子眼中的“猎物”。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法官结合近年来审理的部分案件,为大学生破解“暑期打工被骗”支招。
莫贪超高收入提防误入传销
籍贯陕西的小张是南阳市某大学大二学生。2012年7月学校放假后,小张打算打工挣钱买部好手机。一听是暑期工,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收。就在小张一筹莫展之际,同学李某打来电话,称自己找到了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,公司专门招收暑期工,底薪加提成,两个月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。
就这样,小张放下电话便带着行李去公司面试。到公司后,小张被收走了手机,还上交了零花钱。随后,便是参加培训,每天都有大师或“成功人士”讲课。接着,小张被诱导着发展下线或向家里撒谎要钱,“入股”分红。这一传销窝点最终因群众举报,被公安机关破获。其间,小张先后以各种理由向家里索要近3000元,全部被传销头目拿走。
法院审理后查明,传销头目陈某等5人以某化妆品公司名义,采用发展下线收取加盟费的方式进行传销活动,共骗取下线成员现金50余万元。法院最终以犯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判处陈某等5人1年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。
在校大学生暑期打工如何才能避免掉入“传销”陷阱?“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。传销团伙骗人的伎俩说到底就是勾绘出高工资、高提成、高待遇的馅饼,避免上当最基本的常识是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。”南阳市中院少审庭庭长刘雪琴说,另外,在校大学生暑期打工时不能轻信他人。很多传销团伙都以朋友、同学、网友等名义拉人下水,在校大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。另外,传销窝点一般散布在城市郊区、都市村庄、背街小巷等地,如果公司声称位于这些地方,一定要小心了。在校大学生还应学会逃离技巧。一旦发现情况不对,一定要果断、及时离开,尽量选择人员比较多的公共场所寻求帮助,如果被困也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给外界传递信号,以便及时被发现。
选对中介机构避免损失钱财
大学生小明家境贫寒,在高中时就尝试过多次假期打工,不过干的都是发传单、端盘子等活儿。2013年暑假,小明打算找个轻松又挣钱快一点的活儿,可自己没有熟人也没有门路。就在此时,小明接到了一张中介传单,称可以帮助暑期打工学生找到家教、销售、礼仪、公司文员等多种工种,日薪保底200元,但需要缴纳300元中介费。
小明和五六个同学商量后交了钱,便等待中介的通知。刚开始几天,中介确实给小明等人介绍了不少工作,但对方均以不同理由没有录用。眼见半个多月过去,还是没有消息。大家委托小明帮助索要中介费,可中介公司接待人员一听说退钱就急了。开学后,小明等人见追回中介费无望,便到法院咨询。最终,在立案法官的诉前帮助下,中介公司同意每人退还一半费用。
南阳市中院少审庭副庭长褚松龄提醒说,大学生暑期打工,找工作是关键,但很多大学生都是异地求学,往往是人生地不熟,找工作要么通过老师同学介绍,要么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介所等中介机构。
褚松龄建议,大学生在找工作前要具备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,另外就是对自身情况要有一个正确评价。承诺工资高、工作闲的大多不太现实,很可能是就业陷阱。另外,大学生应尽可能选择正规中介公司,最好与职介机构签订中介合同,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,以便发生纠纷后有扎实的证据进行维权。另外,遇到职介机构要求抵押证件、交纳保证金等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,不要轻易将钱物交给对方,即使需要缴纳中介费也最好约定找到工作后再支付,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失。
签订书面协议利于维护权益
小魏和小刘是大学同学。2014年暑假,二人共同应聘到一家超市工作,超市方承诺试用期两周,每周300元,期满后周薪500元,薪酬开学离职当天一并支付。超市方面同时表示,由于小魏和小刘是短期工,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。刚开始两周,小魏和小刘主要从事理货员的工作,还不是很辛苦。两周过后,二人就变成了“搬运工”,每天负责超市上货的搬运工作。二人对此有意见,但考虑到起初并未讲明便默认了。
等到暑期结束结算工资时,超市却以试用期为两个月为由,按照试用期的标准发放工资,并对二人在搬货过程中造成的货损进行了抵扣,每人仅发了2000元。小魏和小刘无奈到劳动部门和法院咨询,得到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,因为没有书面合同,又无其他证据证实二人的说法,维权成功几率很小。
南阳市中院少审庭副庭长杨峨生提醒,不少大学生暑假打工,都遭遇过事前商量好的薪酬“缩水”情况,但由于维权成本高、时间长,大多数人都选择“忍气吞声”。我国劳动法规定,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,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。然而,在现实中,因大学生暑期打工时间较短,大多用人单位都不愿与其签订劳动合同,一旦发生纠纷就很难处理。
那么,大学生暑期打工如何有效防范被少发或扣发工资?杨峨生建议,大学生最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,即使不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书面用工协议,对工作时间和期限、工作内容、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、伤害赔偿、劳动条件等进行约定,避免用人单位恶意少发工资、扣发工资或者增加劳动强度。如果用人单位连这样的协议也不签,大学生也要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约定时,将谈话内容录下来,这样一旦发生纠纷,有证实自己说法的证据。
发生意外事故运用法律维权
小宋是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。2013年暑假期间,小宋到南阳市内一建筑公司求职并被录用,双方签订用工协议,约定工资为每月2000元,服务期限从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,但公司未给小宋办理社保及工伤保险。2013年9月1日,小宋在上班时,手指被机器压断。
事发后,小宋被送往医院治疗,花去医疗费共计5万元。病情好转出院后,小宋与公司在伤残赔偿问题上发生争执。小宋认为应属于工伤,公司应该赔偿自己损失。公司方面则认为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。劳动仲裁部门裁决认为小宋不属于工伤,建议小宋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。2014年11月,法院作出判决,认为双方存在雇佣关系,判决公司一次性支付小宋各项损失共计11万元。
在校大学生做暑期工时受伤,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?南阳市中院少审庭法官王飞舟认为,根据相关规定,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,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,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就可构成雇佣关系,并且雇佣合同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的。因此,在校大学生做暑期工,因工作原因受伤,虽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,也不形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,但双方还是已经形成了雇佣关系,所在公司就应当为所造成的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。